河道清淤需办理的手续及水行政许可流程全

河道清淤是保障防洪排涝、改善生态环境、恢复水体功能的重要工程。,河道清淤并非简单的施工活动,其背后涉及复杂的行政审批流程和技术规范。许多单位或个人在实施清淤工程时,常因对政策法规了解不足而面临停工、罚款甚至法律风险。本文将围绕河道清淤需办理的手续和水行政许可流程,提出关键问题并逐一,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实用指导。


问题一:河道清淤需满足哪些前置条件?

在启动清淤工程前,必须明确以下核心前提:

  1. 项目立项与规划依据
    根据《广东省水利厅对于河道清淤疏浚活动的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,清淤工程需以经批准的立项文件或初步设计批复为依据。例如,甘谷县渭河清淤工程需依托年度清淤计划,并由水务局审批施工方案。若缺乏合法立项文件,审批机关有权不予受理。

  2. 明确清淤范围与规模
    清淤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定范围内,包括平面控制范围(如坐标边界)和高程控制范围。例如,广东省规定,东江、西江等主要河道的清淤需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,其他河道则由县级部门审批。超出范围的作业将被视为违法行为。

  3. 生态保护与安全评估
    清淤不得影响河势稳定、行洪排涝能力或涉水工程安全。例如,山东省某河道曾因清淤导致堤坝塌陷,最终被认定为施工方案不合理。,需通过水土保持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论证生态可行性。


问题二:申请水行政许可需提交哪些材料?

水行政许可是河道清淤的法定程序,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直接决定审批效率。以下是典型材料清单:

  1. 基础文件
  2. 项目立项文件或初步设计批复;
  3. 施工单位资质证明(如《委托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合同》中的甘谷县禹泽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资质);
  4. 与方有利害关系的协议或承诺书(如占用农田需与土地权属人协商)。

  5. 技术方案

  6. 清淤疏浚方案:包括位置界限、纵剖面图、横断面图、控制高程、水下地形测量成果等。例如,渭河清淤总长度24公里,需明确每段的开挖方量(150.65万立方米)和填方量(35.18万立方米)。
  7. 疏浚物处置方案:需区分可利用物(如砂石)与不可利用物(如淤泥),并制定运输、堆放和再利用计划。广东省明确规定,疏浚物不得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,需交由政府指定机构。

  8. 环保与安全措施

  9.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;
  10. 防止“滴、洒、漏”污染的道路运输方案;
  11. 围堰施工、抽水、清淤等环节的安全预案(如袋装砂土围堰的防渗措施)。

问题叁:水行政许可的审批流程包含哪些关键节点?

审批流程通常遵循“申请—审查—决定—备案”的闭环管理,具体步骤如下:

  1. 申请受理
  2. 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部门提交材料(如县级水务局或市级水利局)。例如,郴州市要求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提交纸质材料,并现场核对原件。
  3. 若材料不齐全,审批机关会出具一次性告知书,要求限期补正。

  4. 技术审查

  5. 形式审查:核对材料是否齐全、是否符合格式要求。
  6. 实质审查:重点评估清淤方案的合理性,包括:

    • 是否威胁河势稳定(如局部过度开挖);
    • 作业方式是否匹配工程量(如采用机械清淤却未配备足够设备);
    • 疏浚物处置是否可行(如堆放点是否具备防洪能力)。
  7. 行政许可决定

  8. 审查通过后,审批机关将出具行政许可决定书,明确清淤范围、施工期限等。例如,广德市水利局规定,决定书需包含“平面控制范围的主要控制点坐标”。
  9. 若不予许可,需书面说明理由(如材料不充分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)。

  10. 备案与公示

  11. 甘谷县要求清淤方案审批后向市水务局备案;
  12. 广东省规定,行政许可决定书需公开透明,接受社会监督。

问题四:施工阶段需遵守哪些技术规范?

获得许可后,施工仍需严格遵循以下规范:

  1. 分段作业与围堰施工
  2. 按照“200~300米/段”的标准划分施工区域,采用袋装砂土迭筑围堰,并铺设彩条布防渗。例如,渭河清淤中围堰顶宽0.6米,边坡比例1:0.75,高度需高出正常水位0.5~1.0米。

  3. 清淤与渣土处理

  4. 表层淤泥优先采用吸污泵罐车运输,底层渣土通过人工清理或反铲挖掘机挖掘。
  5. 渣土需临时堆放在岸上指定点,并通过渣土车外运至合规卸土场。

  6. 动态监测与质量验收

  7. 每完成一段清淤,需由业主和监理联合验收(如测量河底高程是否达标);
  8. 施工期需定期监测水质、噪声和扬尘,确保符合环保要求。

问题五:疏浚物处理有何特殊法律规定?

疏浚物处置是清淤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,常见误区包括擅自倾倒或非法销售砂石。相关规定包括:

  1. 分类管理原则
  2. 可利用疏浚物(如建筑用砂)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拍卖;
  3. 不可利用物(如含重金属的淤泥)需按危险废物标准处理。

  4. 禁止行为

  5. 广东省明确禁止施工单位私自处置疏浚物,违者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;
  6. 严禁将疏浚物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或基本农田。

  7. 台账记录与追溯

  8. 施工单位需建立疏浚物流向台账,记录运输车辆编号、接收单位名称等,以便监管部门核查。

问题六:项目完成后需履行哪些后续义务?

清淤工程竣工后,还需完成以下工作:

  1. 竣工验收
  2. 组织方检测机构对河道断面、水质进行复测,确保达到设计标准。
  3. 提交竣工报告至原审批机关备案。

  4. 生态修复

  5. 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,如种植护岸植物或投放鱼类苗种。

  6. 长期监测

  7. 建立河道健康档案,定期监测淤积回潮情况,防止短期内堵塞。

河道清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既需科学规划,也需严格依法依规推进。从前期立项到后期监管,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风险点。只有全面掌握水行政许可的流程和要求,才能确保工程合法合规、安全地完成。对于公司和个人而言,提前咨询专业律师或水利专家,是规避法律风险的明智选择。